前不久写文回忆了儿时居住之地——寺儿沟,一下子就激活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库存,身处海滨城市的大连,儿时怎能少了去海滨游玩的愉快时光呢!距离寺儿沟不远处,就有一处纯天然的海滨浴场,由于地处大连的东端,因此老百姓都叫这儿为“东海头”。 当时去往东海头仅有一趟12路公交车,我依稀记得那公交车小而破旧,行驶在同样破旧的道路上,颠簸得很厉害,尤其是坐在车尾部,遇到路上不平坦时,就会一下子被颠起来,像是坐船遇到风浪一样,那真是极致的乘车体验,现在乘坐宽阔的大公交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很难再有这样的乘车体验了。乘车去东海头必要路过华乐街,那时的华乐街附近皆是低矮的小平房,显得破旧不堪典型的贫民区,而现在那里却华丽升级为高档住宅区——“海昌欣城”,只见气派的住宅楼与别墅,一派富人区的豪华景象,正应了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这趟公交车终点站的名字充满了乡土气息,我至今清楚都记得名为“王家屯”,不知道还以为这里是农村呢!我依然清楚得记得下了车就是一个大土坡,周围稀稀拉拉有些树,需要沿着土坡往里走一段路才能来到海边,几乎未经人工修葺,真正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海滨浴场,那时海水很清澈,带着老式水镜可以清晰得看到水底的鹅卵石。 我人生的第一次亲海就是在这里,也是在这里跟父亲学会了游泳,小时候的我很喜欢在海水中泡着,有时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真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后来学会了仰泳,累了就躺在海面上休息,这需要一定水性和平衡技巧,一开始我也不敢怕呛着,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了,那躺在海面上仰望天空的感觉真是绝了,那是难以形容的感觉,唯有你亲身体验才会体悟到那奇妙的感觉。那时父亲经常带着水镜潜入海底去“碰海”,经常能收获各种珍贵海鲜如海参和海胆等,小时候的我由于嫌乎大连话说“刺锅子”也就海胆味道苦,因此当时都不惜得吃,很多次都扔掉了,谁能想到现在想吃却吃不起了,“刺锅子”已然成为高档海产品了,价格不菲啊! 记得还有一次跟随父亲和他的工友一起去东海头钓鱼,那时我还很小,还没有上学,父亲和工友大大好不容易钓上来黄鱼与黑鱼,我好奇就去捞出来捧在手里看,谁成想那鱼真是鲜活,我又太小手没劲,鱼儿一下子就从我手中一溜烟地游入大海了,父亲和工友大大也没有责怪我,只是摸摸我的头,打趣地说这鱼儿命不该绝呀!虽然这事过去很多年了,由于是独特的经历,因此至今记忆如同那鱼一样依然鲜活。真得还有许许多多在东海头亲海游玩的珍贵的童年美好时光,所以说东海头是我儿时海滨的乐园绝对是实至名归! 后来电车延伸修到了海边,东海头也经过大规模改造成为了大连标志性景点——海之韵公园,那标志性的雕塑印制在大连市民公交IC卡上很多年,这临海的公园人工修葺的景致也是不错,可是总觉着少了些纯真与自然,再也找不回儿时去东海头亲海游玩的感觉了。再后来由于城市建设需要,这海之韵公园大部分都被填海造楼了,哎不由得一声叹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