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气 > 节气 >
-
冬至 冬至时阴阳交替最具有养生意义。民间有"冬至进补,春天打虎"的养生谚语。正如一天中在子时阴阳交替,冬至是一年阴阳交替循环的节点。如果此时保养不好,会影响整个一年的健康状态。 2013-01-10 13:17:001
-
大雪 大雪,太阳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2012-12-10 11:04:002
-
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前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不交,万物失去了生机,因此树木凋零、一些动物进入冬眠。人也会感觉提不起精神,不像春季阴阳相交,感觉舒适宜人。 2012-11-26 11:39:001
-
立冬 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寒邪当令,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要早睡晚起,以固护阳气。穿衣要注意保暖,以不出汗为宜。情绪上,要以"安宁"为主。饮食方面,立冬之后可以大温大补,以安全过冬,抵御严寒。另外,温阳之余也要滋阴。 2012-11-20 15:32:293
-
白露 白露为每年阳历9月7日、8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165度,天气转凉。《孝经纬》曰:"处暑后十五日,斗指庚,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唐代颜粲诗《白露为霜》有"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两句,将白露后秋色渐浓的景致如水墨神韵般渲染而开。 2012-10-31 11:20:001
-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通常为每年的8月23、24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150度,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处",有散、藏之意,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2012-10-31 10:16:000
-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阳历的8月7日、8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意思是,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代表始建;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故要收敛,有"秋收冬藏"之说。 2012-10-29 12:05:000
-
大暑 小暑、大暑通常是一年中的三伏天。"伏"即潜伏、藏伏之意,也就是提倡人们在三伏的时候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规避潮湿之气。 2012-10-26 15:08:331
-
霜降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与节气白露的"露"不同,"霜"反映出空气中水份越来越少,是气候干燥的表现。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降之后,树叶开始枯黄、掉落,动物也开始逐渐进入冬眠期。 2012-10-25 14:48:000
-
秋分 秋分,太阳黄经180度,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秋分"秋三月"90天的第45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秋在四时中对应五行中的金,故人们也将秋天称为金秋,清代紫静仪《秋分日忆用济》写"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便是"金气秋分"之象。 2012-10-25 1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