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文艺内容 >
-
匈牙利的自由诗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始终处于动荡不安的匈牙利人,民心所望,惟有自由。自由精神也是我理解中匈牙利人的浪漫与狂热的结晶。 2013-04-16 17:23:005
-
新生代大亨吕克·贝松 2003年末到2004年初,所有报道吕克·贝松的法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在标题上醒目地冠以“法国电影工业新大亨”或“影界法老”头衔。 2013-04-16 16:37:000
-
好莱坞看日本 日本经济退潮,“日本威胁论”也退潮,倒是日本流行文化与生活方式在美国留下了痕迹:日本工艺的精致,日本饮食的健康,日本电子动画游戏的流行,无不帮助日本塑造了一个新潮时髦的形象,尤其在年轻人中。 2013-04-16 16:24:000
-
伊特鲁里亚风格 为什么意大利设计能风靡全球?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罗马的曙光——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展》(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也许就是为此问而来。 2013-04-16 16:15:000
-
十五秒搞定普鲁斯特 “要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先得大病一场,或是把腿摔折,要不哪来那么多时间?” 2013-04-14 22:27:080
-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章诒和写的大多是些清贵之人,现代中国有这些人是一种稀罕,他们与平民社会或大众社会格格不入,生存的基础特别脆弱。“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薄命又岂止红颜。 2013-04-14 22:19:000
-
摇滚遭遇尴尬 伍佰与崔健放在一起,实在有点别扭,别扭的不是两个人在风格上的差异,而是今天大陆摇滚的尴尬。 2013-04-14 22:12:500
-
“怪鸡导演”彭浩翔 2004年会有更多人知道彭浩翔的名字。 2013-04-14 22:07:000
-
岁末电影2003——战争,悲情,巨制 因为是绝对巨片,因为是悲情中的一点豪情亮色,因为是战争场面的鳌头,《指环王》很有可能是今年奥斯卡奖的王者。 2013-04-14 22:01:040
-
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 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一开始就将展览定位在“户外展示”,并且每次展览都从不同角度强调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城市、社区和生态的关系。 2013-04-14 21: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