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 正文
观演关系:技术与想象,还有情怀——专访春晚舞美总设计陈岩
2012-01-30 11:44 作者:陈晓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第5期
1月13日,春节晚会第一次彩排——杂技《空山竹语》
“这个过程是惊心动魄的”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春晚每年的舞台都有变化,可是在我的观看经验里,过去15年里我们看到的舞台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变化。
陈岩:因为整个大厅的环境没有改变,这就和过节一样,全家的氛围还在里面,离不开那个氛围。春节联欢晚会要比其他电视晚会都强,一看就不是歌会,不是颁奖晚会,所以它习惯在这个环境里。我们也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什么东西都是配套的,操作细节上,转换场,安全系数的考虑。春晚不是现场,第一你要让大家平平安安过年,冒险不符合节日的氛围,假如说这是一个探险的论坛节目,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性的、破坏性的舞台,但是春晚不是这样。我做过奥运会开幕式,那是探索性质的,对我来讲、对所有人来讲可能一生就那么一次。但春晚的密集度很大,刚刚完了这个下一个可能又开始了,它就需要有一个很强大的系统保证。密集度是指运作方式上的,第二年的年中又开始了下一年的操作。一切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整个新的又开始了。
三联生活周刊:春晚的密集度对舞美的影响是什么?
陈岩:这个过程是非常惊心动魄的。因为你预感到这个东西可能成立的时候,摄像机要跟着变革。灯光设备在变,什么都在变的时候是一个好的前提,但是这个东西不成的时候怎么办,那就意味着春晚没了,其实对制作人员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在直播过程中,画面黑了怎么办?这都是春晚不安定的因素。如果春晚没有这些变革精神的话,那我不用这些东西最安全。哪怕一点点的变化我都要做。2009年的春晚被《三联生活周刊》评为“视觉暴力”,但是至少它冲击了一下,让大家动了一下;多媒体至少很炫,这不是拿美学来衡量的,这只是一个爆破点,推动一下这个行当。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的春晚有3D录制,这是新的电视呈现方式,和以前比会有什么不一样?
陈岩:第一,它是一个会跳舞的舞台;第二,它是一个实打实的3D舞台;第三,它改变了观演关系,过去是剧场,上面演,下面看,现在是混在一块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回到了传统舞台的概念,第一届春晚也是这样。但过去的机器朝着一个地方打,现在的机器会展示给观众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变成全景了。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做的效果会是什么?是为了画面还是现场气氛?还是别的因素?
陈岩:会更有电视的感觉。它不需要固定的气氛烘托,会真实再现现场气氛。所有的观众会进入演员的状态。
三联生活周刊:从1998年一号厅建成,你就开始担任春晚的舞台设计,你应该最清楚春晚舞台的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