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 正文
从“弱国子民”到精神战士(一)
2011-12-13 17:46 作者:李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1905年的东京街头
去东京
鲁迅从横滨上岸坐火车前往东京,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坐火车。
横滨至东京的京滨铁路长29公里,是日本第一条铁路,1872年10月投入使用。它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现代化的象征。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以鲁迅为原型的传记《惜别》中,想象并描摹了他初到日本的感受:“我上了开往新桥的火车,抬眼窗外,直觉得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的日本独特的清洁感。田地,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却自然和谐、井然有序。与其相连的工厂街,尽管黑烟滚滚,遮住了天空,却能感到从一座座厂房中吹过的凉爽清风。那种井然而又紧张的气氛,在支那是完全看不到的。”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妇女头顶着崭新的毛巾,扎着袖口,用掸子掸纸拉门。
太宰治认为,鲁迅发现了日本国民性里纯洁的东西——“刚健的清洁感。”很多年后在上海,内山完造回忆鲁迅曾对他说起,即使中国人把日本的一切都排斥了,但是“认真的精神”这服药中国人还必须要买,因为几亿中国人都患了马马虎虎的毛病。
根据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的研究,她告诉我,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是在1902年3月24日由南京出发的,他们乘坐日本“大贞丸号”客轮先到达上海。然后在29日,他们又换乘日本邮轮会社的“神户丸号”前往日本。4月4日,鲁迅在横滨上岸,并给家里写了封信报平安。
当时的领队是矿路学堂的总办俞明震,算上翻译和随从一共34人,其中有6名是矿路学堂学生,其余为陆师学堂学生。
鲁迅是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派遣的官费留学生。“官费”根据派遣费用的不同而被称为“××官费”。有如“湖北官费”、“浙江官费”这样以省名命名的,也有如“北洋官费”、“南洋官费”这样以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的管辖区域命名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派遣的是“南洋官费”和“浙江官费”的留学生。鲁迅属于前者,数月后来日留学的许寿裳则属于后者。
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21岁的鲁迅已经不可能再回到父辈的科举之路上了。中国那一代读书人的前途在哪里呢?
“但是义和团完全失败,徐桐氏也自杀了。政府就又以为外国的政治法律和学问技术颇有可取之处了。我渴望到日本去留学,也就在那时候。”鲁迅后来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曾这样解释当初去日本的初衷。
周作人则在回忆录中记述,要么做塾师,要么做医师,或者当师爷,这是绍兴人的专业;或者学生意,最后是进学堂,“实在此乃是歪路,只有必不得已,才往这条路走”。
鲁迅既然走上了“歪路”,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临行前,他回家辞行。可以想见,在故乡他并没有获得什么鼓励和嘉许。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