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戏剧 > 正文
《喜剧的忧伤》
2011-08-08 11:59 作者:石鸣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第32期
话剧《喜剧的忧伤》剧照
戏火成这样,最明显的一个原因当然是陈道明。“这部戏能够请到陈道明是充分考量他在商业上的影响力的。”《喜剧的忧伤》的导演徐昂告诉本刊记者。陈道明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从业30年来,未演过话剧,话剧已变成他的一个“夙愿”。迟迟未能成演,是因为他对角色的挑剔,去年“人艺”请他出演话剧版《围城》里的方鸿渐,也被他推辞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新到任的审查官,专门负责审批剧本,缺乏笑神经,最讨厌喜剧,凡是看到喜剧剧本就百般刁难不通过;另一个是专门写作喜剧的编剧,长期和此类审查官打交道,谙熟这个审查系统的种种关要处,身处一个专演喜剧的剧团,以让观众发笑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两人为了一个名为《朱密欧与罗丽叶》的喜剧剧本能不能通过,针尖对麦芒碰到了一起,拉锯战一拉就是7天。
“这两个人都是A型血。”徐昂告诉本刊记者,“这两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标准,所以才会有长达7天之久的兜转和推进。”
剧本改编自日本著名编剧三谷幸喜的《笑的大学》,1996年首演于东京。10年后,英国老维克剧团将其改编后在伦敦西区的里士满剧院上演。一个亚洲戏里的冷幽默能被一个老牌欧洲剧团看中,“这很难得”,徐昂说。
改编时,首先是背景设定。“都是‘二战’,但是对日本人来说并非捍卫主权,而是向外扩张。剧里的情绪是反战,而对中国人来说是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所以要改变原来的含义。”徐昂说。因此剧中的审查官被设计为一个刚从战场负伤归来的国民党军官,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这样,笼罩原作的一层淡淡的悲剧意味也被取消了,结尾处伴随着《向斯拉夫女人告别》这一盟军音乐的雄壮节奏,编剧走向的是光荣和希望,死亡在这里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原作中的命定结局。
剧本结构未改动,挑战在如何保持原剧以文字幽默见长的特色。那句贯穿全剧的“让天上的雷劈了我吧”配上何冰设计的滑稽动作,让观众不断捧腹,却让徐昂绞尽脑汁。“原作的日语台词翻译成中文,是‘裤衩失礼了’,前边是‘裤衩’这种大白话,后边用的是一个敬语,这俩东西凑一起,在日语里听起来特搞笑。但是它里边多少还带点儿自我批判的意思,就是我要向你道歉。”他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挑了《雷雨》里的这句词。“有点儿自省,有点儿贫,还耳熟能详,本身又是舞台语言。”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