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热点 > 正文
长江之旱:极端气候与用水需求
2011-06-09 11:39 作者:李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第24期
5月31日,上海南汇区受干旱影响,玉米的高度只长到往年的一半
罕见的干旱
5月21日至23日早晨,长江中下游地区落下了久违的雨水。尽管这一轮降雨对改善土壤墒情有一定作用,但水库、湖泊的蓄水量仍没有明显增加。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监测,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
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干旱仍在继续。这场干旱从今年初开始,已经持续了半年,旱情波及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八省市。从今年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干旱等级中到重度。这是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
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农业与渔业的损失首当其冲。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的资料:截至5月18日,在受灾严重的湖北,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他16个市州、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703.6万亩。江西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3.6万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滨湖地区。
长江沿线起调蓄功能的湖泊面积也在急剧萎缩。
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位于江苏与浙江交界处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区和太湖南部地区河道水位也较常年大幅度降低,部分大中型水库已接近死水位。截至5月25日8时,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的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平均水位为12.14米,再创新低,已接近死水位。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面积也大幅瘦身。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涨水湖泊。每年汛期、五河洪水入湖,湖水漫滩,汪洋一片;冬春季节,湖水落槽,滩地显露,水面缩小。“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洪、枯水位面积相差10倍多。
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1326平方公里,创下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最小水面。而去年4月底,鄱阳湖的面积为3076平方公里。据鄱阳湖水文局的数据,今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鄱阳湖平均水位仅9.33米,比正常年份同期平均水位低4.33米,创60年来(1952~2011年)有水文记录历史的新低,比历史上同期最枯的1963年还低1.69米。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