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 正文
全球化中的越南处境
2008-06-27 03:02 2008年第22期
全球化中的越南处境
40 输入资本输入风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他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没有摆脱绝对贫困状态,正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害了他们。
48 河内:在新旧之间穿行
河内街头依旧熙熙攘攘,摩托车如过江之鲫汹涌而过,头盔下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这个国家的一半人口生于1975年之后,也是在那一年,美国的最后一班飞机离开了西贡(今天的胡志明市)。普通的越南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即使很多做兼职的翻译,也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译法。他们唯一感觉的是大米贵了,喝咖啡花的钱多了。不过生活还要继续,晚上还是要骑着摩托车到西湖边说“我爱你”。
今年3月,越南胡志明市连续发生大米抢购风潮,随即,老区所在的第一郡等地发生了抢购黄金和美元的风潮。黄金和美元,是越南普通百姓觉得最重要的保值之物,直到以大米价格暴涨为代表的普遍通货膨胀开始时,才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心态。这种局面现在开始才有了变化,5月开始,越南政府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越南盾贬值、平抑米价、提高基准利率,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常态。
68 越南经济的开放和困境
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和经济学家谢国忠
72 越南股市:重回起点
2006年是越南股市最辉煌的一年,一年上涨了144%,涨幅世界第一。股市总市值从2005年底占GDP的1%飞升到2006年底的15%,价值90亿美元。到了2007年中,市值更进一步占到2006年GDP的23%,平均市盈率被推高到70余倍的非理性水平。越南政府在游资面前一味忍让,导致投机者兴风作浪,指数3月初开始下滑。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